甘肃米案(甘肃米案前情)

 甘肃米案(甘肃米案前情) 甘肃米案(甘肃米案前情)


1:提起大清的腐败,那是众人皆知。史上称为大清第一案的甘肃米案,更是震惊四野。

那么在当时论地理位置算是相对偏僻,论经济发展更是相对落后的边塞甘肃,为什么能发生那样一场惊天动地的贪腐大案?为什么有那么多朝廷命官被卷入其中,最初连对贪腐深恶痛绝,发誓要重典治贪的乾隆皇帝也一时手软,下不了手呢?这得从当时的一个人和一场灾情说起。

 甘肃米案(甘肃米案前情)


2:这个人说的是王廷赞。

王廷赞,字翼公,号用宾,辽宁葫芦岛人。曾任甘肃布政使。王廷赞的父亲王永禄是读书人,曾任盖平县知县。

王廷赞出身吏员,由于他勤谨有才干,受到上司器重,才被引荐为官。

乾隆十二年(1747年),王廷赞被引荐为兰州府经历,开始他的官吏生涯。经历是一个什么职务呢?按大清设置,这经历是一个职掌出纳、文书的小吏,有时也协助上司审理案件,类似于现在的秘书或是办公室工作人员。王廷赞并不嫌弃这个职务,相反,他干的兢兢业业,十分谨慎。到了后期,王廷赞负责一些案件的调查与处理,此人对大清非常忠诚,对工作更是精益求精,对案件更是秉公处置,从不徇私,更不枉法。由于秉公执法,许多冤案都得以平反,当时兰州有“打官司,找王经历决断”的说法。

乾隆四十年(1775年)至乾隆四十二年(1777年)。王廷赞先后任宁夏知府、甘凉道及宁夏道道台,官居四品。

 甘肃米案(甘肃米案前情)

图文无关

3:

清朝时期,甘肃虽为为贫瘠之地,但宁夏当时归甘肃。相比于甘肃其他州来说,宁夏则是富庶之地。黄河从这里流过,而且在宁夏改道最多。受黄河水多年冲积,这里形成了宁夏平原,地势平坦,土地肥沃,是主要的农业区。大清时期,对农业还是相对重视的,也作为考察和评定历任地方官员的一个重要的政绩。但是毕竟当时的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条件非常有限,尤其渠道的布排,修建以及日常维护,考验的不只是官员的责任心,更是当时的经济实力。

王廷赞上任之后,发现宁夏府的河道由于年久失修,渠道尤其淤塞严重,严重影响到对农作物的灌溉。王廷赞从甘凉道再次回到宁夏担任宁夏道,下决心以发展生产为首务,将宁夏打造成米粮之地。遗憾的是,当时地方财政异常吃紧,官府穷得叮当响,王廷赞曾经想发动接替他升任宁夏府台的娄宁,四处筹钱,最终一无所获。那些大户一听他上门,要么回避,要么哭穷,一两银子也不舍得拿出来。

 甘肃米案(甘肃米案前情)

图文无关

4:无奈之下,王廷赞只能奏请朝廷,疏浚河渠。他的建议得到采纳,朝廷批准拨发库银,并授命他负责整个工程。王廷赞从授命之日起,即全身心地投入工作,他不辞辛劳,事必躬亲。从水文地质勘测,到排水、清沙、挑淤及运石,处处亲自指点。


王廷赞一心扑在渠事上,且事事亲为,使身边官吏及下属无利可图,民受益而官怒怨,便合力挤兑,给其工作制造难度。也是这个时候,王廷赞才得知,不是地方商贾和富庶人家不支持他,而是他在离开宁夏去甘凉道任职的短短一年,宁夏刮起了一场风,老百姓叫“刮地风”。就是地方官吏以修整河渠为名,大肆搜刮民财,盘剥商户。搜刮来的银两一分也没用到河渠上,要么被地方官用来修了自己的私宅,要么就“孝敬”了省里大员,用来买官加爵,买乌纱帽戴了。
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 分享
返回首页  留言反馈

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本站不存储、不制作任何视频,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。

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附说明联系底部邮箱,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。

v.hahacn.com 联系邮箱:beadszhou@qq.com

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本站不存储、不制作任何视频

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

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,说明具体情况。

联系邮箱:beadszhou@qq.com 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