阆中风水( 为什么说阆中古城是风水宝地)

阆中风水( 为什么说阆中古城是风水宝地)阆中因山水得名,是因山环拱之象,阆,门高也。从门,良声。是因水缠回之象,回水纡曲,经其三面。县居其中,取以名之。阆中得名,寓象其山水格局,名实相副。其由大巴山脉、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,形成山水严密缠护的形胜之地。

阆中风水( 为什么说阆中古城是风水宝地)


此地北距广元180千米,有栈道、朝天峡等天险,循古要道金牛道可通成都;东距通江、南江、巴中200余千米,有大巴山为屏障,循另一古道米仓道可出汉中;西北至剑阁120公里,有天下雄关剑门可守险;溯白龙江北上可通碧口,为川、甘孔道;南向,循金牛道、米仓道及绕城而过纵贯南北的嘉陵江,则可经层层关栏而通巴蜀腹地,以及江汉滇黔。


阆中城处于这一沟通中原与巴蜀等地的水陆要冲,而城寰在所,大坝平衍,人物繁庶,又山围四面,水绕三方,兼有七关(南津、五吉、河溪、梁山、锯山、土地、滴水)合护,成金汤之固,且风光佳丽,所以2000多年来,其成为川北政治军事重镇,商贾辐辏和雅志山水的文人墨客荟萃胜地,并因此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繁荣,人才辈出,契合于地灵人杰的传统观念,被世人视为风水宝地。

阆中风水( 为什么说阆中古城是风水宝地)


古城阆中北倚蟠龙山由大巴山系来脉聚结形成的环境意象。蟠龙山,为阆城之镇山也,在县治北三里,蜿蜒磅礴,横阔十余里,西至西岩,东至东岩,皆其旁支。该山名为蟠龙,又称镇山,且地望上蟠龙左臂、右臂、盘龙爪诸名一应俱全。


在阆中地理格局上,蟠龙山系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大,它与大巴山脉的方山山系和龙山山系,共同形成了城市北部的层次深远而高大雄伟的天然屏障,阻挡着北部的寒风,迎纳着南部的阳光和暖湿气流,形成了良好小气候。其秀峰层集,景象深远,气势磅礴,端祟尊贵,林木葱郁,霞披云锦,阳光返照,四时不同,光色变换,多彩多姿,使城市北部天际远景有悦目的收束,美不胜收。

阆中风水( 为什么说阆中古城是风水宝地)


筑以观星台,与天地共吐纳,穷究天地奥秘于其上,以祈达于“天人合一”的至善境界。就阆中蟠龙山对城市环境在生态与景观上的巨大价值而言,不能不说风水理论的这些主张是合情合理的。结合阆中城四面群山的种种意象,就地望而言,这些山称名有伞盖、玉台、锦屏或曰宝鞍、马鞍、印斗、金耳、黄华、飞凤、白塔、大像、钟山或曰赛锦屏、鼓楼等,皆应风水喝形而来,不必言喻。其环抱有情,玄武垂头,朱雀翔舞,青龙蜿蜒,一白虎驯俯诸种气象。剑门山脉而自西向东迤逦阆中城南,对隔江相望的仙桂山山系而言,形成阆中风水格局中重重朝案与水口山诸多秀美壮丽观瞻。


阆中胜境锦屏山,马鞍岭。锦屏山,在嘉陵江南岸,濒江,石壁陡绝。其上蔓衍处横竖一脊,左平右突,中段微凹,端正峭茜,斩削不能及,盖县治之案山也。每当斜阳倒射,暮霭欲生,自山北望之,诸峰环绕其后,交辉互射,秀绝寰区。锦屏山及山后印斗山、金耳山、眉山、赛锦屏、西偃山、黑松山等等,形成重重朝案,气象深远,层次丰富,峰峦竞秀,由城中南望,不可胜收。


杜甫作“阆中胜事可断肠,阆州城南天下稀。三面江光抱城郭,四围山势锁烟霞,马鞍岭上浑如锦,伞盖门前半是花”。锦屏山作为阆中胜景,依风水格局建城,则以其为案山形成城市绝妙佳景,人文美与自然美交相融会,互为观照更加动人。城中飞阁连危亭,处处轩窗对锦屏。涉江亲到锦屏上,却望城郭如丹青,实为这一匠心的极佳写照。

阆中风水( 为什么说阆中古城是风水宝地)


古城阆中的建筑布局,是根据后倚蟠龙山,前照锦屏山,本着风水穴法中山向选择最重朝案,“必以近案有情为主”的意象而规划的。在权衡阆中四面山水而择定的城市中心,即北大街、西大街、东大街及南对锦屏山的双栅街的十字交结处,建有“中天楼”,其意象正应于风水“天心十道”之喻。城内其余街巷,殆皆由中天楼为核心,以十字形大街为主干,迭分东西展开。


各街巷取向无论东西南北,多与远山朝对,或为蟠龙山,或为伞盖山,或为玉台山、西山、大像山、塔山等,南向主街则多取锦屏山片段为底景。一些街道更以其所向取名,强调其风水主题,如蟠龙街、屏江街(锦屏街)、笔向街等。例如:笔向街取名,盖街道东向塔山,沿街前行,则文笔塔(白塔)历历在目,意象甚明。


阆中古城设城墙四面环护,东南西北各有城门一道,除西门而外,其余三门尚皆建有瓮城各一,瓮城门与城门错位不相值;四座城门及三座瓮城,各建有轩昂门楼。阆中城唯西门无瓮城,该门外筑有石坝、石匮、石鱼翅,建有石匮阁、城隍庙、览胜山房、阆风亭,置有镇水铁犀、石犀等,改善了西门迎山接水之难,构成古阆中八景所在之一。如阆中之学宫,“治世之大,莫先于正风俗;风俗之大,莫先于兴学校”,盖以圣人为师表万世,将使过其下者,皆有高山仰止、景行行止之思。

阆中风水( 为什么说阆中古城是风水宝地)


学宫选址及建筑观瞻至于完善。“阆苑学宫,枕大江,倚名岩,形势佳胜,规模宏敞,昔称巨观”。不仅可于斯地一览阆中山水之美,悦情怡性,激励文思,而且,建筑观瞻的审美,也无不予人陶冶情操的教化作用:“不见于宫阙之壮巍乎?道德之崇宏,品行之端严,视此也!不见乎泮水之洋洋乎?文思之流美,性情之渊涵,视此也!而礼门义路,可以肃视履;先哲名贤,可以动歌思;数仞宫墙,可以示范围;翠柏苍松,可以作气骨;履其地想见其车服礼器;宗庙百官之美富无在非学,即无在非教也。诗曰: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,其在斯乎,其在斯乎!”


阆中古城明堂的纵轴线,后对凤凰、玉台山,傍小蟠龙山,前向锦屏山,左崇右实,虚实相称,前后左右顺应天时地利,中有中天楼,左有东岳庙、观音庙、文昌宫,右有张飞庙、城隍庙,乾位建道台衙门,合乎左宗庙右社稷的理念。

阆中风水( 为什么说阆中古城是风水宝地)


东西向和南北向均是九条街,九纵九横组成81个小方块,九街为九水,九道墙为九重山。权衡阆中山环水绕而择定的城市中心,即北街、双栅子街和内东街、西街这纵横两条主干道的十字交结处,建有中天楼,以应风水“天心十道”之喻。城内其余街巷,均以中天楼为核心,以十字大街为主干,层层展开,布若棋局。各街巷取向无论东西、南北,多与远山朝对,或为蟠龙山、伞盖山,或为大像山、东山,南向街巷则多取锦屏山片段为底景。蟠龙街、锦屏街、笔向街等街道更以其所向而取名,强调风水主题。


川北道署是全国现存的两处道台衙门之一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始设川北道台,辖保宁府、龙庆府等31州县。清初,阆中作四川省会十七年,四川巡抚、布政使、按察使驻保宁(阆中)。乾隆18年,设川北分巡兵备道,辖保宁、顺庆、潼川等25县。民国初年,设川北宣慰使署、川北道署,辖今南充、广安、遂宁、巴中、广元五市大部分及中江、安岳、乐至等26县。川北道设置阆中历经542年。
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 分享
返回首页  留言反馈

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本站不存储、不制作任何视频,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。

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附说明联系底部邮箱,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。

v.hahacn.com 联系邮箱:beadszhou@qq.com

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本站不存储、不制作任何视频

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

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,说明具体情况。

联系邮箱:beadszhou@qq.com 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