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权与相权(皇权与相权天平上砝码)

 皇权与相权(皇权与相权天平上砝码)

台谏制度宋代以前就有,秦汉台谏制度经过长期发展,至宋代已逐步成熟。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化皇权专制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。宋代台谏制度历经改革后,谏官为皇帝亲自任免。谏院作为言谏机构是一个独立的单位;台谏成为皇权与相权天平上重要的砝码;台谏合一已初见端倪。宋代最高的监察机构,台谏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功能。

一、宋代台谏制度的由来

01. 宋代的台谏制度的改革

北宋政权建立在后周开创的统一大业基础上。

台谏是御史台官与谏官的合称,是秦汉至明清时期的监察与谏官制度。秦汉开始设置台谏官,后来历代均设有这项制度。名义上自汉代唐宋历代相承,实际上宋代的台谏制度已发生了很大的变革。宋代在传承这项制度的同时,对台谏制度进行了改革。在台谏官的选任、回避、言事、监控等方面都趋于完善。

 皇权与相权(皇权与相权天平上砝码)


现代成语中的“拾遗补阙”实际上是古代台谏制度中的两个官职名称。宋代传承了唐代的制度,改补阙为私谏,拾遗为正言。宋代初期,私谏、正言均为寄禄官,多数时候都不干预谏诤事务,谏院是谏诤事务的机构。

随着宋代的改革和发展,宋真宗时期的谏官专制的诞生,具有划时代的意义,标志着谏官制度的完善和规范。谏官机构随着改革的需要进一步扩大,并上升为北宋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政治机构。

02.宋代台谏制度的实施

宋代在台谏的选任制度上,首先确立了侍从荐举、宰相不干预、君主亲自选拔的原则和选拔程序。台谏对君权和相权都具有独立的监察特许权。在言事原则、公文关报制度、取索公事规定和出巡采访途径等方面都实现了制度化,确保了台谏监察信息的可靠性。

 皇权与相权(皇权与相权天平上砝码)


宋代的台谏制度的合理性、严谨性及系统性十分的显著,但是在皇权专制统治下,这种作用的发挥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,并且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。比如在宋代秦桧等奸臣的手里,台谏制度被利用,沦为排除异己、打击报复对方势力的一种手段。秦桧通过台谏官员,以“莫须有”的罪名为异己和威胁到自己的党羽罗织罪名,从而达到排除异己的目的。

03.宋代台谏制度的发展

宋代把中央监察系统的台谏与军权、相权三者并用。据《宋史》记载,宋之立国,元气在台谏。宋代的台谏制度比较完善。朝廷的重大决策出现不合理的状况,台谏可以否决;君王有了过失,台谏可以加以干预;百官犯了错误,台谏可以给予批评和弹劾。

 皇权与相权(皇权与相权天平上砝码)


台谏的设置是君王加强皇权集中控制的一种手段,与现代的西方三权分立有异曲同工之妙。宋代的相权被削弱,军事由枢密裁夺。宋代传承了唐代制度,文事任宰相,武事由枢密院掌管。唐代设户部司、盐铁司、度支司管财政,并由宰相统一兼管。宋代初期沿袭了这项制度,但是在后来的改革中,这三司逐渐脱离了相权开始独立运作。

宋代强化台谏制度后,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,皇权集中统一得到强化,但是决策力却反而下降。宰相在君王的猜忌下很难做事,甚至如走马灯一样更迭。

二、宋代台谏制度的特点

01. 谏院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

北宋初期,由于刚建国唐末五代的割据势力比较大,北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,从朝廷派官员挂职地方任职,这些官员以谏官居多。由于谏官大多由科举选举产生,其自身素养较高,在地方任职期间得到了民众的认可,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作用,起到了一种政治生态平衡,维护国家统治和社会秩序的效果。

 皇权与相权(皇权与相权天平上砝码)


随着宋代制度建设的完善,宋真宗时期有了谏院谏官和两省谏官的分流。并对谏官的俸禄、职能等做了详细的规定,谏官制度趋于完善,专制谏官由此诞生。专职谏官的诞生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。谏院开始扩大机构、增加专职人员、职能也随之增加,谏院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职能机构。

中央政府设置了门下省、中书省,下设给事中、谏议大夫、拾遗、补阙等职,监督提醒君王,这些部门主要由宰相掌管。宋代废除了唐代的制度,统治中心只设置执政的中书和掌管军事的枢密两府,台谏由此脱离宰相。

02. 台谏合一的形成

在北宋,谏院与御史台合称台谏。是中央政府最高的监察机构。官员并称为“言官”,台谏官即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。在朝廷直接参与朝廷的决策、批评朝廷政事。台谏官的选择由皇帝亲自任免,主要起到监督和协调朝廷各方关系作用。

宋代初期的谏官并不专制任谏职,也参与弹劾大臣的事务。而御史台的御史,也并不是专管监察贵族,言事御史(殿中侍御史)的职责类似于谏官,负责向皇帝进言献策,宋代常以台谏并称。台谏合一的现象在宋代已初见端倪。

 皇权与相权(皇权与相权天平上砝码)


03. 台谏成为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砝码

五代以前,宰相充当了王朝礼仪秩序的象征。到了宋朝,宰相的角色从坐而论道的形象“三公”转变为具体执行行政工作的行政掌管。故而在宋代人的观念中,宰相之权是很重要的。

宋代通过设置枢密院、审官院和三司分割了宰相的军权、人事权和财权,进一步强化了君主集权的实现。但同时也使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。而台谏作为皇权和相权之外的第三方势力,则成为皇权与相权天平上的重要砝码,在皇权与相权之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。

台谏官作为皇帝的耳目,由皇帝亲自任免,因此在监督百官,尤其是监督宰相的所作所为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在宋代,大量的宰相因为台谏而被弹劾、罢免。宋代的惯例是,一旦被言官弹劾,无论虚实,宰相都要自行停止在家待罪等候调查处理。

台谏官通过行使监察职能,严密监察宰相的行为,并使宰相对从事的不法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,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宰相的权力运行。也是皇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。

 皇权与相权(皇权与相权天平上砝码)


但是,在宋代复杂的政治环境下,台谏系统也经常为宰相所利用。在这种情况下,台谏造成了另一种危害,成为大臣之间排除异己的一种武器。

04.台谏的社会功能

宋代将加强皇权统治放在国家建设的首位,中央划分成了三省六部,极大程度的弱化了宰相权力,设枢密院和中枢省分管军事和民政。在官僚制度上,财、政、军大权由皇帝直接掌握,下设御史、三司、监察等辅佐皇帝,进一步加强对地方政府的控制。

宋代台谏制度的设立,是出于劝诫君主言行,纠察百官任职情况而为,随着社会的发展,台谏也将皇帝的言行举止纳入士大夫的规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士大夫对皇帝所施加的君主观,强化了君主的自律意识,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

宋代在士大夫政治的影响下,相对开放、自由的士大夫政策使谏官敢于言事,加上自身的出身、学识都比较优秀,宋代的谏官一般都敢前赴后继的劝诫君主,与朝廷权歼做斗争。

 皇权与相权(皇权与相权天平上砝码)


台谏官的职能决定了台谏对于朝廷言路的控制。这种控制又体现在对于公众舆论的把握。台谏官有时会使用“相率上殿”的特殊方式,在士大夫之间制造舆论,从而引起皇帝的重视。

台谏制度的公众舆论效应提高了封建政府的行政效率,有效的监督了封建政府的权力运行机制。

三、台谏制度对宋代的影响

01. 台谏与统治者的关系

代表着皇权的宋代台谏制度,可以随意发挥权力甚至于风闻言事被法律的形式确定成为言法。台谏官的职责是直接向皇帝弹劾进谏,对于官员的监管有绝对的话语权,有时甚至不需要调查考证,仅以所谓的风闻言事。在这种权力的放纵下,台谏官内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化。

由于谏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限制相权,因此,台谏官的任免由皇帝亲自掌握,台谏也是统治者弱化相权,从而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一种措施。

02. 台谏制度的内部斗争

台谏制度促发了宋代一系列的维新变法运动,其中以王安石变法最为突出。宋神宗即位后,任命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,着手新政策的实施。新政法触及了贵族阶级的切身利益,反对派当中的御史中丞吕诲列举了王安石的十大罪状,对王安石进行弹劾。在宋神宗的信任下,这场弹劾失败,却加剧了王安石与台谏之间的矛盾。

 皇权与相权(皇权与相权天平上砝码)


此后,王安石颁布了一系列新法,其中“均输法”引起了巨大的反响,变法因此举步维艰。王安石对官员进行了调整,选拔了一批支持变法的官员任台谏官,然而最终被自己举荐的御史中丞杨绘反对。越来越多的反对声使新变法最终在台谏官的操控下失败。

宋代台谏制度的逐步完善,使宋代台谏权成为最为发达的一个朝代。代表监察机构的台谏系统获得了完全独立的地位,在宋代台谏制度的运行中,我们清晰的认识到行政权与监督权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权力。合理的运用台谏制度是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手段。
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 分享
返回首页  留言反馈

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本站不存储、不制作任何视频,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。

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附说明联系底部邮箱,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。

v.hahacn.com 联系邮箱:beadszhou@qq.com

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本站不存储、不制作任何视频

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

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,说明具体情况。

联系邮箱:beadszhou@qq.com 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。